“一场秋雨一场寒”,昨日的细雨仿佛给京城的大街小巷都稍来了一丝凉爽的秋意。而就在这凉爽的秋风中,由妇幼健康研究会宫颈癌防控研究专委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联合举办的“宫颈癌综合防控研究进展研讨会暨妇幼健康研究会宫颈癌防控研究专业委员会会议”于9月29日在京顺利召开,在此次会议中,一线学者们汇聚一堂,进一步探讨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新研究成果与进展,推动研究向临床和预防实践的不断转化。
大 会 开 幕 式
大会开幕式由妇幼健康研究会宫颈癌防控研究专委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主任委员王临虹教授主持。王教授谈到,近年来我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体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子宫颈癌的综合防控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为了推动这些成果更快向临床与预防转化,进一步促进宫颈癌防控体系的完善,妇幼健康研究会宫颈癌防控研究专业委员会特举办了此次研讨会,希望此次大会能够为大家奉上一场子宫颈癌防控研究进展的饕餮盛宴,并希望大家在会上学有所获!
随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司宋莉副司长发表了致辞。宋副司长在讲话***后对中国妇女健康工作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她谈到,促进妇女健康,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期盼,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携起手来,不断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实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建设,保障广大妇女健康作出更卓越的贡献,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后,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世琨会长受江帆会长委托,代表妇幼健康研究会对各位专家和同志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向诸位为妇女健康做出积极贡献的同道们表示了衷心感谢。张会长带领我们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宫颈癌防控方面的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战胜宫颈癌,任重道远,战胜宫颈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张会长谈到,期待宫颈癌防控研究专业委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各位专家共同努力,为中国宫颈癌防控工作的进步,为妇女姐妹们的健康,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妇幼健康研究会宫颈癌防控研究专委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主任委员王临虹教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司宋莉副司长
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世琨会长
吴 广 平 教 授 学 术 讲 座
《宫颈HSIL的概念、精准判读及防止隐匿性病变细胞漏诊的对策》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吴广平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宫颈HSIL的概念、精准判读及防止隐匿性病变细胞漏诊的对策”的精彩演讲,HSIL的概念目前还尚不明确,首次提出是在1988年,在2012年LAST和WHO均主张组织病理学也采用LSIL和HSIL命名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的生物学行为主张hrHPV持续感染呈高度风险,治疗原则主张干预治疗。HSIL的精准解读和诊断标准中,吴教授谈到,细胞应体积较小,核浆比明显增加;细胞核深染,染色质颗粒状,分布均匀;核膜明显不规则,常有内凹或核沟;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极向紊乱。随后吴教授通过大量实际图片案例让大家更深一步认识了宫颈HSIL的判断标准。吴教授强调到,现在HISL漏诊率高的主要原因包括:HSIL细胞体积小;有时HSIL细胞与LSIL细胞共存;细胞学医生对HSIL细胞形态特点理解不透;HSIL将面临着干预治疗,不敢轻易诊断;采取折中的做法,将HSIL诊断为ASC-H;目前没有或甚少检测HSIL特异性方法;对p16检测的意义及判读的理解不准确;细胞学医生对显微镜操作不规范。另外吴教授还和大家分享了宫颈液基细胞学p16检测的必要性,p16检测HSIL的常见类型包括小细胞型、单个细胞散在分布型、与LSIL共存型、HCG型-深染拥挤细胞群型、非典型化生细胞型。
随后,有更多的专家学者也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学术讲座,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大会风采。
狄文教授: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其相关疾病
魏丽惠教授:子宫颈癌一级防控及HPV疫苗全球及中国研究进展
潘秦镜教授:子宫颈细胞病理学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
隋龙教授:HPV分型与定量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旭波教授:人工智能(AI)在宫颈细胞学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
毕蕙教授: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及治疗不足的高危因素分析
张丽琴教授:HPV及CIN与下生殖道混合感染
会议***后,妇幼健康研究会宫颈癌防控研究专委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主任委员王临虹教授对此次大会进行了总结发言,对所有莅临此次会议的领导、专家以及与会学者们表示了感谢,希望大家在会议中能够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