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气弥漫三月,武汉处处充满着初春的生气。为了加强妇产科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与众多专家教授共同推动我国妇产科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广州江元在2019年3月29日参加了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科分会主办的第五届华夏医学妇产科论坛。
本次会议以专题报告、分论坛主题讲座、论文、精彩手术视频交流、现场直播等方式进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健教授在大会主会场为大家带来了《p16在宫颈上皮细胞内表达的临床意义》的精彩讲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会现场报道。
中国医促会妇产科分会张永岗副秘书长主持了此次开幕式,欢迎并介绍了诸位莅临此次盛会的领导、专家。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韩德民院士致辞
国际妇产科联盟秘书长Prof. Giuseppe BENAGIANO致辞
中国医促会妇产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曹泽毅教授致辞
中国医促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陈春玲教授致辞
魏丽惠教授:宫颈癌筛查:从细胞学到HPV检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魏丽惠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宫颈癌筛查的***新成果。魏教授从中国宫颈癌发病率谈起,开始了精彩的讲座,根据全球正常细胞学的女性HPV感染率:荟萃分析中来看,估计全世界感染率约为11.7%,全世界约有6.6亿人感染HPV。魏教授谈到了目前细胞学初筛的不足,高危型HPV检测在筛查中具有重大临床意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发病的关系这一重大发展,推动了从传统的细胞学初筛到以细胞学+HR-HPV筛查,或以HPV作为初筛方法,HPV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和应用。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会导致宫颈癌,从HPV感染到宫颈癌,一般需要10-20年,HPV检测的目的是发现和预测高级别病变。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讲,HPV初筛可以同时兼顾临床效果和成本。随后魏教授分析了筛查方式的优势,目前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HPV初筛敏感度高于细胞学,但是魏教授也呼吁大家注意,并非所有的子宫颈癌均为HPV阳性,在应用HPV作为初筛的方法时,不是所有宫颈癌均为HPV阳性,特别是腺癌,常常为阴性。魏教授谈到,目前我国的子宫颈癌筛查覆盖率是不足的,以细胞学进行初筛,特异性好,但是敏感性低,易漏诊,以HPV进行初筛,敏感性好,仪器操作,结果稳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地区采用,但是要注意阳性者并非全部都是癌前病变,HPV联合细胞学比认为是***好的筛查方法,但是比较昂贵。***后魏教授总结到:鉴于HPV的高敏感性,当前以HPV作为初筛的方法越来越多,一些地区还开展了自取样;细胞学不失为分流的有效方法;随着对宫颈癌防治工作的深入需要大力加强细胞学人员的培训;对不同年龄者应采用不同的筛查策略;探讨女性自取样检测HPV的方法;疫苗接种后实施筛查分层管理;结合中国现状,需要继续总结中国自身的筛查策略。
赵健教授:p16在宫颈上皮细胞内表达的临床意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赵健教授给大家带来了《p16在宫颈上皮细胞内表达的临床意义》的精彩讲座。
赵健教授首先从宫颈癌现状开始,和大家重点分享了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现有的筛查方法有:细胞学、 HPV、醋酸碘实验 。由于传统的宫颈脱落细胞学由于制片不可重复、背景不清晰引起误诊,敏感性在30–87%,细胞学在宫颈癌防控中起筛查和辅助诊断作用。
宫颈液基细胞学中P16INK4a的表达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阴性病例:
阳性病例:阴道镜下取活检病理结果为HSIL+病例。
2014版TBS指南指出,P16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以辅助细胞学诊断
基于临床研究数据和经验:
P16与细胞学检测联合应用可作为宫颈病变筛查方案之一:
•阴性预测值接近为100%
•P16阳性提示细胞学医师应高度警觉或复阅细胞学涂片,仔细查找可能存在异常细胞,避免或减少细胞学漏诊
•若两者均为阳性,且细胞学病变分级愈高,对HSIL以上病变的预测值愈高
江元推出的P16ICC产品优势经验总结:
•操作简便快捷------全自动;96人份/3小时
•结果判读简单-------背景清晰,无交叉染色、对比度好
•更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弥补细胞学敏感性低
原卫生部副部长曹泽毅教授亲临江元展区了解P16ICC产品情况,对项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现场花絮
江元期待与您的下一次相会!